辅导员工作案例|筑建信任之基,助走出心理阴霾之境

时间:2022/06/24 11:49:16

一、案例介绍

小王(化名),女,出生在河南省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国有企业部门经理,母亲是化妆品专卖行负责人。父母亲管教严厉、望子成龙,从小就为小王规划好学习内容,如小王稍有犯错,便打骂责罚。小王从童年起,由于父母工作忙,多寄宿在爷爷奶奶家,小王多少免受了一些皮肉之苦,在初中青春期时曾因早恋谈过朋友,情感和身体进行了亲密接触,流言蜚语、相互不信任导致最终以分手结尾。

20169月考入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成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大一开始大学校园生活,脱离了家庭压抑的环境,小王对大学校园的一切都很好奇,满怀憧憬,尝试着与同学们交往,多少给她带来欢喜和兴奋。与父母的通话,父母更关心学习的成绩,所以通话常常以不愉快结束。小王假期回到家里,仍旧是面对严厉的管教。

大二开始,孤僻和不合群的性格显露,与同学常因琐事矛盾发生争吵,认为其他同学做事故意针对自己,和同学打冷战成为了家常便饭。小王由于不善交往,性格愈加易怒暴躁,多次找原辅导员申述解决同学间矛盾,几次调解开导收效甚微。小王精神状态越来越差,伴随头疼往往每天睡眠时间很少,常常一个人发呆。

大三伊始,我上任接管了这个班级。小王经过和父母商量后,申请了校外走读。小王在校外租房住宿后,情绪急躁、易怒多少有了缓解,精神压力有所减轻。小王结识了本校就读的15级学生,经过一段接触和交往确立了恋爱关系,感觉有了情感依靠。但是小王常因男朋友到外地找工作发生争吵,对男朋友的不信任逐渐加强,对美好感情生活的期待和向往逐渐走向破灭,这段感情也无疾而终,以分手结束。

小王的这段感情结束以后,精神状态越来越差,急躁、敏感、不信任感越来越强烈,胡思乱想、自言自语愈加明显,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小王找到我,想请假回家看病,通过与家长沟通同意其请假,我建议家长带其到当地精神类医院诊断一下,后经家里当地专业类医院诊断为中度抑郁。我一方面从小王的同学侧面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另一方面找到她了解情况。小王起初表现烦躁不信任,我没有直接切入主题,多倾听。我联系学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室老师对小王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室老师对其进行测试鼓励其每天在微信朋友圈发阳光情感九宫格图片,进行压抑情感的释放。小王的状态有变化后,我利用机会和她交流,鼓励其通过变换喜欢的发型,穿梦想许久的衣服,其他同学一起购物、看电影来减轻精神压力。同时叮嘱与小王关系较好的同学在学习生活上多关照。小王渐渐对我信任感加强,每一次的小进步都愿意交流分享。我和小王家长沟通,将她的真实想法和精神状态进行坦诚交流,建议家长多鼓励少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同意其喜欢的生活方式,她的父母也同意听从了建议。

二、案例分析

1.家庭成长环境影响大。小王虽然生长在富裕家庭,衣食无忧,但其父母亲的工作职位性质导致家庭成员缺乏沟通和霸道望子成龙的教育方式,使她产生逆反心理。

2.重要成长期心理缺失。童年以后与爷爷、奶奶长期生活,小王性格孤僻叛逆,与人缺乏沟通。青春期尝试的懵懂恋爱经历,被流言蜚语击碎,加重了对人不信任。

3.爱好乐趣长期压抑。小王从小被计划好的成长之路,禁锢了情感的释放,覆盖了兴趣的土壤,抹杀了爱好,情感长期得不到有效释放。

4.性格孤僻而急躁,不擅与人沟通。小王长期形成的孤僻性格,缺乏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急躁的性格导致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同学间小矛盾往往成为了争吵的导火索。

5.自卑而不自信,缺乏对人信任感。小王长期形成的自卑、不自信,影响了对正常学习生活的判断,表现为比较偏激,遇事往往不冷静,敏感不自信,特别是大学期间恋爱失败经历,加重了不信任感。

三、教育方法

1.从前任辅导员、学生干部、同学侧面了解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在同意小王请假回家看病后,第一时间初步了解导致其精神状态发生严重变化的诱因和经过,做到对症下药

2.循循善诱,善于倾听,筑建信任的基础。和小王交流不急于切入主题,引导其放下思想包袱,打开紧闭心灵的大门。善于倾听,了解其内心所思所想,不盲目触碰其敏感所思,构建相互信任的基础。

3.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做家长和学生情感交流的桥梁纽带。从小王了解到家庭成长环境,家长的脾气性格,成长的历程。通过和学生家长保持沟通,进一步了解小王精神状态变化的根源,和家长配合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4.与心理医生、老师建立联系,从专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通过与医院专业医师沟通了解小王的发病诱因、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与学校心理咨询室老师联系进行心理疏导,用更专业的方式来舒缓学生精神心理疾病。

5.心病还需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小王的精神心理疾病,想从根本上缓解,并最终恢复正常生活状态,需要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相结合,更需要小王能自己建立自信、自强,走出心理阴霾,走出心理困境,主动与人沟通,释放压抑情感。

四、教育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小王逐渐走出了抑郁的心理阴霾,克服了自卑、不自信的心理,孤僻、不善于沟通有较大改善,喜欢尝试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和其他人之间的信任感越来越强,家庭矛盾得到了很大改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逐渐步入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

五、案例反思

1.发现学生出现严重精神心理疾病,要寻其病。最好的方式是扼杀于摇篮,在即将成型时就能对症下药,但往往由于在上大学前已潜藏形成,大学期间发展扩散,到真正发现时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辅导员不能惊慌,更不能手足无措,要沉下心来。通过与学生熟悉的老师、同学侧面了解,了解其学习生活习惯,性格行为等内外在表现。

2.针对学生精神心理疾病,要双管齐下究其病。双管齐下就是要分别和学生、家长建立其沟通的信任基础。与学生交流不要刻意去说教,论是非。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往往比较敏感,缺乏信任,往往表现出比较多疑的举止行为。辅导员要多倾听,要学会抽丝剥茧,一层层让学生打开心扉,说出其真实所思所想。要和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在对待孩子所为,及家长对待学生心理疾病的看法态度。这时辅导员在分别与学生、家长沟通时要头脑冷静,不批评、不埋怨。

3.用专业的角度处理学生的精神心理疾病,要明确责任查其病。辅导员第一时间建议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到专业性医院进行问询,与学校心理咨询部门联系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疏导,并及时和专业医师、心理老师沟通了解治疗方案,帮助学生进行持续不间断治疗。辅导员做好一对一建档立卡,及时向学院分管领导汇报学生精神心理疾病情况。

4.对待学生的心理疾病,要做好打持久战准备。辅导员不要轻易放弃每一名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学生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疏导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而且可能过程中有反复。辅导员要细致有耐心,做好与学生、家长良性沟通的桥梁纽带,把存在的家庭矛盾逐步化解,让学生愿意接受心理疏导,让家长积极配合心理治疗。

   5.学生走出心理疾病的阴霾,最终需要自身的根本转变。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根源,或者是家庭环境,或者是情感纠纷,或者是身体疾病等。依靠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只能减轻其痛苦,真正战胜精神心理疾病,需要学生自身心理的转变。学生自身要改变自卑、不自信、敏感多疑,主动与他人沟通,同时需要辅导员、家长、同学的鼓励和支持,从而去热爱生活、拥抱生活,回归生活。

 (文/贾晨)


      地址:辽宁省沈抚示范区滨河路东段1号  邮编:113122  辽ICP备 150042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