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这堂“心理急救课”为我校师生筑牢心灵防线

时间:2025/10/11 09:00:09

在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到来之际,我校“心理健康文化节”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10月10日,我校特别邀请到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胡君,带来《如何面对心理危机事件》专题讲座,凭借20年临床经验,给全校师生送上了满满“干货”,助力打造平安健康的校园环境。

一、认识心理危机:危险与机遇的双重变奏

胡君以“破茧成蝶”为喻,开篇点明心理危机的本质——当个体遭遇重大应激事件,如学业挫折、人际冲突、突发变故等,常规应对方式失效时,便会陷入心理失衡状态。这种状态并非全然负面,数据显示,60%的人在危机后6-8周内可恢复平衡,部分人甚至能获得心理成长,关键在于能否抓住干预的黄金窗口。

讲座中,胡君详细解析了大学生常见的八大危机源:神经症问题(长期失眠、焦虑抑郁)、环境适应障碍(新生群体突出)、经济压力、学习目标迷茫、网络沉迷(易引发社交恐惧)、人际交往“三不”困境(不愿、不敢、不会交往)、就业竞争焦虑及恋爱心理困惑。“尤其是网络沉迷与就业压力,已成为近年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诱因。”

二、危机识别:捕捉“求救信号”的三大维度

早期识别是干预成功的前提。胡君强调,师生需重点关注三类高危人群:遭遇突发事件者(如家庭变故、校园欺凌)、患有严重心理疾病者(如抑郁症、强迫症)、存在自杀倾向或家族史者,以及学业困难、情感受挫、性格孤僻的学生。

他特别指出,行为异常是重要预警信号:情绪层面:突然情绪失控、持续低落或过度亢奋;行为层面:社交退缩、作息紊乱(彻夜不眠或嗜睡)、赠送个人物品、言语流露绝望感;生理层面:不明原因的头痛、胃痛、心悸等躯体化症状。“当发现同学出现这些信号,切勿忽视,一句关心可能挽救一条生命。”

三、科学干预:从“六步法”到校园协同机制

针对危机干预,胡君系统讲解了“个体干预六步法”,为辅导员提供实操指南。评估风险:快速判断危机严重程度及自杀风险;保障安全:移除危险物品,确保当事人处于安全环境;找回控制:通过深呼吸、渐进式放松等技巧帮助平复情绪;替代方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制定计划:明确短期可执行的行动步骤;获得承诺:引导当事人承诺不采取极端行为,并约定后续支持。

“校园干预需构建‘筛查—干预—转介’闭环。”胡君建议高校建立三级支持体系:一级预防(常态化心理健康测评)、二级干预(24小时危机热线、心理咨询中心)、三级转介(与精神卫生机构合作开通绿色通道)。他强调:“危机干预的黄金时间是24—72小时,及时介入能显著降低负面影响。”

四、实操技巧:辅导员的“心理急救包”

针对辅导员日常工作,胡君分享了沟通与倾听的核心技巧:开放式提问:“能和我说说最近的感受吗?”——引导情绪表达;封闭式提问:“你是否有伤害自己的想法?”——快速评估风险;投情式倾听:通过复述确认理解,如“你是说考试失利让你感到前途渺茫,对吗?”他提醒,与危机学生沟通时,需保持“三原则”:投情(共情对方感受)、真诚(不掩饰自身局限)、接纳(不评判对错)。有时沉默的陪伴比千言万语更有力量。

讲座尾声,胡君以“凤凰涅槃”的典故勉励师生:“心理危机如同成长的‘蜕变期’,正视它、应对它,我们便能收获更强大的内心。”他呼吁全校构建“学生—辅导员—专业机构”联动网络,共同守护青春心灵。

如果此刻你或身边同学需要心理支持,这些资源一定要收好:

校内支持

1. “沈工智校”APP:找到“心理咨询”板块即可预约

2. QQ咨询:添加3959098681(备注“学号+姓名”)

3. 邮箱咨询:3959098681@qq.com

4. 心理热线:024-58104055(8:30-16:30)

校外援助(24小时热线优先看这里!)

1. 全国心理援助热线:12356

2. 全国希望24小时生命危机干预热线:400-161-9995

3. 全国心理危机干预服务热线:010-82951332

4.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热线:024-23813000

5. 清华大学心理公益热线:400-010-0525(10:00-22:00)

关注心理健康,就是关注我们自己!快把这份“心灵守护指南”分享给身边的同学吧~

      地址:辽宁省沈抚示范区滨河路东段1号  邮编:113122  辽ICP备 150042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