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的爱,只是一种幻想

时间:2020/04/24 19:44:13


冷漠不一定意味着拒绝,

攻击也不一定意味着否定。

不断诉说的恨里面,

也许有着浓浓的爱。

关于看见,关于真实,

我们还有很长的修通之路要走。

这条路不是一项功课,

这本身就是一种疗愈和解脱

 

 

     1

 看见,其实终极目的是帮助一个人去理解和接纳。

 让自己被看见,是为了帮助我们被理解和被接纳,进而理解和接纳自己。

 自己看见别人,终极目的也是去理解和接纳他人的真实。

 有时候看见是为了道出恨,

 比如看见父母曾经做的那些“为孩子好但其实很残忍的事情”

 如果没有“看见真实”,听话的孩子就只能无条件地认同父母,无法描述自己受过的伤,也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愿意和恨意

 但看见不是道出恨就完结了。

 道出恨之后,其实我们还会看见很多东西。

 当你的内心渐渐平静,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对当年的压抑的部分做了处理之后,

 你也许还能看见爱。

 我们的看见,总是先看见自己的一个部分,但是接下去看的话,你很可能会看见与自己的那个部分,相反的自己。

 这就叫做,自我真相的“抽丝剥茧”。

 我们要抱着开放的心态,看到自我内在埋藏的东西,特别是那些我们回避的掩盖的矛盾的部分。

 因为矛盾,所以本能地回避。

 但是这个矛盾的地方,恰恰就是你内心最大的冲突。

我有一个朋友,特别喜欢说自己恨她妈妈的故事。

她喜欢回忆,她妈妈在她小时候怎么对她严厉的,在她顽皮时怎么打她,怎么说那些恶毒的话语,怎么后来因为脾气暴躁就得了癌症,得了癌症后又是怎么不配合治疗,怎么不断对女儿索取直到生命的最后。

在回忆里,她一遍遍批驳着自己的妈妈,表达对她的愤怒和恨。

每每说到委屈动情处,都会眼泛泪光。

而她的妈妈,已经过世了十年。

 我听了很多遍。终于有一天,我从朋友深深的怨恨里,听出了她对妈妈浓浓的爱。

 那里不只是有恨。在对妈妈充满恨意和指责的回忆里,其实朋友也在以这种方式表达着对妈妈的不舍,还有依旧未放弃的期待。

妈妈虽然已经过世十年,但依然活在她每天每天的思想里,活在她和朋友们的聊天中,活在她的指责里。她还渴望被妈妈重新好好爱一次,所以她不能让妈妈就这样离去。

妈妈已经离开十年了,但她还是当年那个满肚子委屈等着妈妈来看见来爱抚的小女孩。

在我看来,这也是爱。

2

我们对别人的爱,有时候识别起来很困难,正如别人对我们的爱。

因为我们很习惯,将一件事情绝对化。

因为绝对化总是会比较简单。

可是,其实生活中蕴含了太多复杂甚至矛盾的真相,正如我们的内心其实也非常复杂而矛盾一般。

冷漠不一定意味着拒绝,攻击也不一定意味着否定,

而有的人只会对亲近的人满含攻击,你可以解释为“亲近的人不会离开,所以他攻击起来觉得很安全,于是他当然就攻击亲近的人”

你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信任。

你的丈夫或者老婆总攻击你不攻击别人,你就会很生气,当然,生气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你继而推出一个结论说,「“他/她一定是最不拿你当回事最不怕得罪你,因为你最好欺负”,那恐怕这就是个过于绝对简单的结论。

为什么呢?

换一个场景,假如你的孩子,对别人都比较客气小心,在外面表现得有礼貌懂进退,但是在你面前有时候就会没大没小,说话直接,出言不逊,心情不好时回应你总是让你很心塞,

没法跟你好好说话,

——你会觉得这个孩子是爱别人就是不爱你吗?

不,你多半会自然而然地知道,那是亲近,那是信任,那是因为你和他是世界上最亲最亲的人。

什么是真相?

真相,就是没有那么绝对和简单。

凡是绝对的简单的纯粹的,恐怕都不是真相。

我们总是选择性地理解,倾向于把看到的事情绝对化和纯粹化。

所以我们也很难看到真相。

不管是自我的还是他人的。

为什么对伴侣和对孩子,在同样行为上,我们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会有不一样的看见呢?

因为你在伴侣面前,其实也是一个孩子,你希望他能做你的父母,补偿你不够被爱的童年,所以他如果攻击你,你就会格外难过。

你对他的不满和恨,总是比较容易被你看见,

但你对他深深的渴望、期待,像孩子始终等待着父母的温柔一样,你与伴侣之间的这种深度连接的内在关系,却常常是不被你承认和看见的。

如果没有期待就不再有未被满足后引发的恨了。

 我的朋友对过世的母亲如此,

 哀怨愤怒的人对自己令人失望的伴侣如此,

 总是被否定渴望被认同的人对周遭的关系也是如此,

 因为有深深的期待,

 因而才有那么多的在意那么多的情绪和那么多哀怨和憎恨。

这个真相,你是否能看见呢?

3

所以,当我们言之凿凿地谈论真实,真诚地时候,其实往往仍旧是片面的。

我们只相信和看见此刻我们想相信和看见的。

所以可能引发矛盾和混乱感觉的部分,我们都会选择性看不见。

大家都是如此。

这是可以理解的。

一个人打了你,你马上将之定义为坏人,你就可以立刻打回他,甚至比他打得更狠。

但一个人打了你,你还要去理解他打你的原因的话,那么你也许会瞬时迷茫。

如果他有他的苦衷和缘由,我还要去以牙还牙吗?

我想,如果去看见更多对方,也许会带来片刻的混乱感,是的。

但是假如我们能够容纳这部分复杂的人性真实,我们的世界才能变得更为宽广,

我们可以容纳自己和他人内在的冲突,好与坏的对立,就像冰与火一样,

都可以在你的世界里,同时存在,

如果你的内心空间有能力去理解这个部分,

那么显然,你就是一个更有接纳力量的人

你会更为接纳自己,也会更为接纳他人。

你对世界不再有那么多恨意。

不会觉得世界或者别人就是很坏就是刻意在害你。

如果你理解了这个世界,理解了原生家庭本身就是一个人最初的命运,也许有我们无法完全跨越的部分,

如果你能够谦卑地去承认你和别人,都有想改变而无法改变的某些模式,

那么你反而,达成了与世界的和解。

你理解了世界的不完美,别人的不完美,以及你自己的不完美。

这是一条关于看见,关于真实的道路。

昨晚,我读一年级的大儿子突然发烧,一直说难受,我立马给他吃了两种药,看着他因为发烧而红扑扑的脸,看他难受的样子,我也非常难受,心里期望他能快快好起来。

我什么都没干,一颗心都在他身上。

晚上他睡着了,我却睡得不好,担心他晚上再体温升高,我守着他,给他换了几次汗巾,摸了很多次额头。确定他不发烧了,我才睡着。

  •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是否会感觉到,我对他的爱。

  •  

接下来,我要告诉你,

我一直担心他继续发烧,

怕他早上恐怕不能正常起床,赶不上校车,那我得开车送他,来回就是一小时,

而且如果不退烧,也许他就无法顺利参加期末测试,

那么我还需要处理这件事情的后果,去和老师做各种解释,看看有没有补救的方法。

我当然不希望这些事情发生,这也是回荡在我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他的发烧给我带来了很多焦虑,他退烧了,我那一刻,也如释重负了。

  •  

看到这里,你会有什么感觉?

  •  

我想说的是,这样的片段,其实真实地发生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在关系里,在人与人之间。

我们的思维和心理就是这么复杂,我们的本能里面也有很多矛盾的地方。

我不知道在他的人生里,有一天他会如何评价我。

这种评价会不会发生改变。

但我想,如果有一天他知道——尽管我无法给他完美纯粹的母爱,但是在不完美不纯粹之中,他仍然能看见能感受到我对他的爱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那么他一定能更多的去接纳这个世界和他自己的复杂,去接纳那些爱与恨吧


      地址:辽宁省沈抚示范区滨河路东段1号  邮编:113122  辽ICP备 15004273号